怕自己吃坏肚子、怕“熊孩子”弄坏商场物品、怕手机屏幕不小心摔碎?针对这些小担忧,你会考虑买份专门的保险吗?
如今,诸如“吃货险”“熊孩子险”“手机碎屏险”等新奇互联网保险产品吸引着越来越多消费者的眼球。这些新型保险到底靠不靠谱?选购互联网保险时要注意些什么?
“奇葩险”
手机碎屏也能投保
“还记得那些年因贪吃而遭的罪吗?为何不投保一份吃货险,让自己吃得更有保障?”记者在淘宝保险的一家店铺看到,购买这份“吃货险”保费仅需9元,此后一年中,如果因急性肠胃炎住院和门诊最高可赔付1000元。
如今,让人想不到的互联网创新保险不在少数。这些基于特定场景开发的特色保险,保费低、保障期限短、趣味性强,吸引了越来越多线上消费。其中,0.9元就能投保的“偶尔受个小伤险”,保障期为1到3个月任选,期间意外受伤最高赔付2000元;花8元保一整年的“熊孩子险”,未满17岁的儿童打碎商场花瓶或者学校玻璃都能获赔。此外,还有保障被宠物伤害造成医疗费用的“汪星保”、为“手滑党”推出的“手机碎屏险”等。
众安在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陈劲表示,这些海量、小额、碎片化的保单,大大降低了保险的门槛,也培育了年轻一代购买保险的新消费习惯。
“双刃剑”
既是风口又是风险
互联网保险创新业务保持高速增长。有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互联网保险签单件数124.91亿件,增长102.60%,其中意外险15.92亿件,增长539.26%;责任保险10.32亿件,增长438.25%。看中了互联网保险快速发展的前景,阿里、腾讯、百度、京东等互联网巨头竞相在该领域布局。
值得注意的是,互联网保险给消费者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风险隐患。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日前发布风险提示称,有的保险机构为片面追求关注度和销售量,推出所谓的“吸睛”产品,存在宣传内容不规范、网页所载格式条款的内容不一致或显示不全、未明确说明免责条款等问题,涉嫌误导消费者。
“擦边球”
专家呼吁加强监管
复旦大学发展研究院保险中心客座研究员王永华表示,保险产品首要的是保险。有的机构以互助为名,表面是保险,实际做的是拉人头的集资业务。有的“奇葩险”因为其场景特殊,在理赔方面可能出现较多争议,保险公司也可能会极力扩大销售量,却忽视理赔。
“消费者应该明白购买保险是保障极端风险,而不是发财的途径,即便是理财型产品,也只能提供很有限的增值。”王永华说。
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客座研究员夏学民认为,互联网保险因其灵活机动、发行销售成本低等诸多优点,很多机构,甚至是不具备经营保险业务资质的机构开始“打擦边球”,有的甚至直接违反了国家关于保险的监管规则。
2017年初,有关部门印发《财产保险公司保险产品开发指引》,首次细化财险公司保险产品开发原则和禁止性规定,监管矛头直指市场上存在的炒作概念和噱头化倾向的产险产品,如“贴条险”“恋爱险”“扶老人被讹险”等。
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教授曹兴权表示,保险法规定了产品开发的审批与备案机制,对于不符合保险原理的所谓“创新”,政府层面应通过严格执行加以管控。
编辑:A-Wing
来源于:新华社
版权所有:广东叁叁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联系地址:广州市天河区体育西路育兰街2号102
网址:岭南消费维权网.com
咨询电话:020-82322971 投诉电话:020-82010292
投诉邮箱:2545829885@qq.com 投诉咨询QQ:2545829885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