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个人征信牌照“难产”的同时,一个行业集中式的征信枢纽机构正在慢慢浮出水面。
近日,部分互联网金融公司及合作企业方代表在央行参加座谈会,讨论“信联”筹建事宜,这意味着“信联”机构筹建已进入实质阶段。
模式与网联类似
记者了解到,即将横空出世的“信联”,仅是目前业内的俗称,其机构名称是“个人信用信息平台”。不过,“信联”将定位于建立国家基础性信用信息数据库,与现行的央行征信中心形成有效补充,其模式与今年3月第三方支付机构依据共建、共有、共享原则联合成立的网联类似。
知情人士告诉记者,该平台成立的主要目的是把央行征信中心未能覆盖到的个人客户金融信用数据纳入,从而在传统金融之外,实现对互联网金融和小微金融个人征信的全面覆盖。
记者查阅发现,今年6月就有有关“信联”的报道出现。彼时的消息称,该平台由包括芝麻征信、腾讯征信、鹏元征信、前海征信等在内的8家个人征信业务准备机构,以及百度、网易、360、滴滴、小米、开鑫金服、宜信等十几家机构共同发起。
据悉,在各方的共同推动下,相关工作进展顺利,多家机构已于日前签署投资意向书,机构筹建已进入实质阶段,机构名称、公司章程等内容已基本明确,董事长人选也即将确定,预计今年底批筹成立。
破局“数据孤岛”难题
事实上,监管部门早就在推动此事。央行征信管理局局长万存知在4月召开的“个人信息保护与征信管理国际研讨会”上就明确表示:“独立自然人、独立的企业或者企业集团,金融机构或者金融控股公司无法独自办理个人征信机构。但是如果很多有共同意向的机构联合起来并共同申办,这样是可行的。一个人不能办,很多机构联合起来能办。”央行征信中心副主任王晓蕾也在多个场合表达了建立社会统一个人征信机构的想法和建议。
这种表态,可以说是间接点出了首批个人征信牌照“难产”的原因,即单个征信机构会导致行业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难以解决。
人人聚财CEO许建文指出,首先是“数据孤岛”现象严重。各个信息平台、各个商家主要都是负责自己的信息,不进行共享流通,对行业的良性发展形成阻碍。其次,征信信息覆盖不全。央行征信等数据主要来源于金融机构,在互联网信息上存在不足。
这些问题带来的风险已经显现。近年来,现金贷、消费金融大热,过度借贷、重复授信、过高息费、个人信息保护不足等问题也集中爆发。在各个平台信息割裂的情况下,借款人多头借债、拆东墙补西墙的“共债”风险已愈发严重,欺诈性行为防不胜防。
可以说,成立类似的组织被行业各方期待已久。宜信集团CEO唐宁就在多个场合表达了要建立一个统一的互联网金融征信机构的建议,并认为这样才是解决多头借贷问题、防范消费金融风险的正确做法。
开鑫金服周治翰也认为:“通过联合体,可以实现各个机构之间的数据共享,统一标准,得出更客观真实的个人征信报告,打击多头借贷等行业不良现象,为消费金融、网络借贷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目前仍面临诸多问题
在专家们看来,成立“信联”不仅可以完善我国的征信系统,也有利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不仅可以协助互金平台规避多头借贷、骗贷等潜在风险,降低整体金融交易成本,还可以保障投资人的合法权益。不过,“信联”的成立,还有很多问题待解决。
首先,各家平台是否愿意共享信息数据。信用数据是每个金融公司的根基,各个平台的数据都是经历了多年重金投入才积累起来的,如果监管部门让他们交出数据来全面共享,这些企业的优势就会被大幅削弱。尤其对于8家征信机构来说,设立共享数据平台,会与其固有的征信业务产生冲突。正因为如此,某征信机构人士在面对记者采访时三缄其口。
互联网金融机构也是如此。此前,中国互金协会力推信息披露平台,目前已有超过100家平台上传了相关数据,但个别数据仍存在漏报、瞒报现象,更遑论让他们上传最为核心的优质客户数据。
其次是征信数据的信息保护问题。万存知6月在一个论坛上表示,征信监管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保护个人隐私权益,不能泄露、不能倒卖,更不能拿来犯罪,踩到红线要承担法律责任。那么,“信联”平台如何区分信息共享的边界?平台在使用信息数据时是否需要征求个人同意?加入“信联”是否应该有门槛等问题也亟待解决。此外,还有数据安全问题。前不久美国三大征信机构之一的艾可飞被黑客攻击,导致1.43亿消费者的个人信息被盗。
专家建议,在筹建“信联”的同时,要通过立法完善信息使用边界,用科技来促使更好地使用信用信息,从而保护信用信息,而且还要引入惩罚性赔偿机制。
编辑:聂国春
来源于:中国消费者报
版权所有:广东叁叁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联系地址:广州市天河区体育西路育兰街2号102
网址:岭南消费维权网.com
咨询电话:020-82322971 投诉电话:020-82010292
投诉邮箱:2545829885@qq.com 投诉咨询QQ:2545829885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