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周,Facebook因间接致超过5000万用户数据泄露徘徊在生死边缘,可能将面临高达2万亿美金的罚款。
昨天,百度公司董事长兼CEO李彦宏的一句话,也让消费者隐私保护的话题再次成为焦点。
李彦宏说了什么?请往下看:
李彦宏说:中国的消费者在隐私保护的前提下,很多时候是愿意以一定的个人数据授权使用,去换取更加便捷的服务。
此言一出
引起了很多网友的关注和争论
有网友认为如果可以选择,谁愿意让别人使用自己的数据
也有网友认为。李彦宏只是说了实话
对此,新浪财经发起了一个调查,你认可李彦宏的观点吗?虽然调查还没有结束,但可以看到,“不认可”的票数最高。
一位微博用户说:真正的关注点是他们有没有妥善保护尊重用户的隐私。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用隐私换便利”结果竟然是这样的
据报道,700元就买到同事行踪包括乘机开房上网吧等11项记录。里面描述了一些恐怖的调查现象:几百块钱就可以买到某个人被泄露的全套个人信息,四大银行存款记录、手机实时定位、手机通话记录……甚至可以进行手机定位,“服务最到位”的是,还有第三方软件为这样的服务提供担保。
甚至还有现金贷平台,只需要几元钱,就能查到通话记录详情、账单消费、出行信息,甚至包括电商网站、移动支付等所有痕迹,以及央行征信报告、水电煤使用等在内的生活信息。
这些信息哪里来的?无处不在,有互联网特性使然,有个人疏忽,有内鬼,有技术漏洞。但在这样严峻的情势下,只收集不保护的态势似乎并没有好转,特别是互联网,打着算法的幌子,号称精准投放,比你还了解你,但实施起来是这样的——一个手电筒软件,都恨不得读取你的地理位置和通讯录;一个图片软件,也要你登记你的电话号码,否则就不能用;还有更可怕的,你在一个购物软件里搜过的东西,打开一个新闻软件,竟然也能看到广告,不同公司的数据难道也能共享共通吗!
这些依托大数据的精准投放,在没有充分征求同意的前提下被使用,甚至被当作商业资源进行企业之间的交换,想想不是细思极恐的吗?然而,大数据在今天仍然洋气的不得了,一谈起来就是高端货,就是大势所趋,是核心竞争力。当然,你是不敢点“不同意”的,只有同意人家才给你用呀。
中国人愿意
“用隐私换便利”吗
北京市消协前不久开展的
手机APP个人信息安全调查
也给出了否定的回答
在过去一年中,舆论最关注的手机APP个人信息安全热点问题,主要集中在:
过度采集个人信息
信息被泄露或窃取
推送商业广告
遭受钱财损失
耗费手机资源
其中遭受钱财损失的舆情关注度最高,其次是个人信息被泄露或窃取、过度采集个人信息等。
而手机APP软件过度采集个人信息已经成为网络诈骗的主要源头之一。目前有关法律法规缺乏体系化,保护范围模糊,重原则轻细则,自律规范多而监管规制少。
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职责分散且呈现边缘化,侵害后救济渠道不畅通。加上消费者维权意识不强,遭遇个人信息泄露并面临侵害时,大多人抱有侥幸心态,很少有人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编辑:A-Wing
来源于:中国消费者报
版权所有:广东叁叁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联系地址:广州市天河区体育西路育兰街2号102
网址:岭南消费维权网.com
咨询电话:020-82322971 投诉电话:020-82010292
投诉邮箱:2545829885@qq.com 投诉咨询QQ:2545829885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