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孙燕明
90后医学女研究生在江苏徐州某蹦床馆内玩蹦床游戏时摔伤导致瘫痪,一年轻男子在福建福州某网红主题公园玩蹦床时摔伤脊柱……连日来,关于蹦床致伤的事件不断发生,让人不得不质疑这项运动的安全性。
随着网络社交平台及电视综艺节目的传播,蹦床受到很多青少年追捧,在抖音上经常能看到从高处以不同姿势落入海绵池的视频,一时间成为网红运动、游戏。然而随着参与人群逐步增多,各类安全事故不断爆出,其安全性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蹦床部主任、中国蹦床技巧协会副秘书长贾伍华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指出,无论是蹦床行业经营者、参与者还是市场管理者,都需要提高安全意识,熟悉各种相关器材标准和经营规范,以保护参与人群的身心健康。
极限运动易导致脊髓损伤
公开报道显示,5月25日,江苏徐州女研究生琪琪(化名)与男友、表哥去蹦床馆玩一种名叫“人体炸弹”的游乐项目。琪琪被弹起再落下的时候头朝下跌入海洋球池当中,当场动弹不得,并感觉身体麻木。
现场视频显示,现场有一个体积庞大的气垫,站在高处一端的人用力蹦下,通过压力作用,躺在低处的人就会被弹入旁边的海洋球池中。琪琪被弹起后翻了180度,然后头朝下落入球池中。
随后,她被送到当地医院抢救,被诊断为:完全性截瘫、颈部脊髓损伤、颈椎脱位、颈椎多处骨折。
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青年委员会运动医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学会运动医学医师分会科普学组委员、北京积水潭医院运动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吴关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现场视频看,琪琪没有躺在气垫的正中,气垫鼓起时身体受力不均匀导致腿部先受力抬起,身体及头部后受力造成身体旋转,落入海洋球中头部着地。
吴关认为,造成此次事故的原因可能是气垫充气不足导致力量传导不均匀,海洋球池过浅。他还表示,蹦床运动对人身造成的严重伤害主要有头颈部损伤、骨折、下肢韧带损伤等,严重者可导致截瘫、死亡等不可逆危害。
“蹦床、跳水、高空滑翔伞等听起来十分炫酷的极限运动项目,容易导致严重的脊髓损伤。”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关节与运动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章亚东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女研究生高空坠落时,身体不受控制,头部先着地,应力主要集中颈椎,造成了颈椎的骨折,同时损伤了颈椎的脊髓神经。
脊髓神经是全身神经信号传导的“中枢高速通路”,将大脑与全身各处的神经信号链接起来。脊髓神经一旦发生损伤将会导致肢体残疾,影响呼吸,重症者可引起死亡。
他进一步强调,参与者如果出现完全或不完全骨折损伤,均应在现场做好固定且防止并发症,采取最快方式送往医院,在护送途中应严密观察。
若参与者出现疑似脊柱骨折、脊髓损伤应立即按脊柱骨折要求急救。运送伤员应使用硬板床、门板等硬质器具,防止加重脊柱、脊髓损伤。伤员胸、腰、腹部损伤时,在搬运中腰部要垫枕头或衣物。
蹦床运动并非老少皆宜
《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通过市场调查了解到,仅北京目前就有30多家蹦床公园、蹦床馆,参与者可以在此进行自由蹦床、高空飞翔、大滑梯、攀岩、灌篮、蜘蛛墙、海洋池、沾墙、迷宫、躲避球、跑酷等项运动,每人每次收费大多在68至298元之间,游戏娱乐时间从1小时至全天。
记者注意到,位于北京市顺义区的一家蹦床公园发布的宣传海报称:“在这里你会看到很多超人,飞檐走壁,上蹿下跳,无所不能。”
据贾伍华介绍,从2015年开始,我国开始出现蹦床儿童体育培训产业,主要是使用20厘米高的小型圆形蹦床,在幼儿园中开展和推广这项运动,之后逐渐发展出集体项目蹦床操。
2015年,蹦床公园业态由国外引入国内,从2018年开始从一线城市传入二线和三线城市,甚至在一些县城也出现了蹦床公园。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营业的蹦床公园已超过2000家。
“蹦床是专业运动项目,并不适合所有人群。”吴关解释说,平时经常进行体育运动、运动能力好、身体协调性好的人更适合参与蹦床运动,遇到危险情况能沉着应对;运动能力差、下肢力量弱的人群,不适宜参与这项运动。
吴关特别强调,小儿在蹦床上弹跳时,对力量的大小和方向很难掌控到位,无法保证每次弹跳都能垂直落下,并且小儿的腰腹、下肢力量相对较差,更易受伤。同时,小儿玩蹦床时的振荡有可能对大脑及内脏造成不利影响。
贾伍华提醒消费者,患有不适宜蹦床运动的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神经失常、失明、耳聋、残疾等,禁止上网练习,以保证安全。参与者完成空翻动作的年龄限制为最小8周岁,最大40岁。
据贾伍华介绍,2019年12月,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发布了《开展大众蹦床运动的基本标准与要求(试行)(2019年-2020年)》(以下简称 《要求》),对器材、场地、经营人员和参与者等方面都制定了标准和规范。其中明确规定,参与者必须在进入场地前接受管理者进行的酒精测试,体内血液的酒精量不得高于10mg/100ml,测试高出者则禁止参加此项运动。
对室内游乐项目监管尚处空白
此前媒体曾报道,据女研究生琪琪的表哥介绍,除进入蹦床馆时签署一张安全须知协议书外,现场并无安全提示、注意事项或者教学视频。
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关节与运动医学科主治医师贾海港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蹦床运动公园应有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进行安全保护;儿童要在家长和培训人员的指导下进行蹦床运动;参与者应选择正规的娱乐场所,初学者切勿做高难度动作。
同时,经营者应对蹦床运动的参与人员进行注意事项的安全教育。蹦床现场要有专业的抢救团队及抢救设备,抢救团队要进行定期培训,并定期进行蹦床的安全评估及安检。
吴关认为,即使是体操、蹦床等专业运动员,在做高处翻转下落动作时都有可能因不慎导致严重损伤。而体操运动员训练时均有保护措施,有专业教练在下方负责保护运动员避免非正常着地。海洋球池内应有工作人员保护,避免参与人员翻转后头部落地。
“蹦床公园这种新兴的业态形式是包含体育运动场地和游乐场所的综合体。”贾伍华介绍,按照《要求》,室内场馆场所地面要求木质地板或软化胶面,开放式蹦床四周50厘米内应铺设不低于7厘米厚的海绵保护垫。而室外蹦床场地,场地地面平整,应铺人工草皮、胶垫或地板,开放式蹦床四周围1米内须铺设不低于15厘米厚的海绵保护垫。
在练习或比赛期间,场地内应配备至少1名蹦床教学技术指导人员,须经过中国蹦床技巧协会的培训并持有有效的培训合格证。若练习或比赛选择使用开放式蹦床,每6张蹦床须安排1名安全监督员,以保证练习者安全。
大众蹦床练习或比赛场地的醒目位置应有中国蹦床技巧协会发布的最新版本的中英文“练习和比赛者须知”及安全警示标志或说明。须知中应标明上网练习的安全要求说明。
据贾伍华介绍,2019年12月,中国蹦床技巧协会举办全国蹦床安全监督员培训班并进行了认证考评,共有170名学员获得了蹦床安全监督员证书。
但贾伍华表示,目前,全国各地很多蹦床公园中除了蹦床,还有很多滑梯、滑索、蜘蛛塔等设施,包括这次引起女研究生琪琪受伤的“人体炸弹”,都属于游乐项目,不在体育部门的监管范畴。
大多数蹦床公园并非单纯的体育场所,具体属性还是要看其在工商登记时属于什么业态。
贾伍华认为,在有蹦床的娱乐场所,应配备蹦床技术指导人员和相应的安全监督员。同时,在蹦床公园内与蹦床无关的游乐设施,也应该和蹦床区域一样,设立安全提示牌、设置安全监督员岗位,要在使用前后进行器材安全检查。
中国游艺机游乐园协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全国索道与游乐设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陈国栋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透露,目前,我国关于蹦床类游乐项目的国家标准正在制定中,对室内游乐设施监管尚处于空白状态。
他表示,我国已制定《小型游乐设施安全规范》,属于国家推荐性标准,并非强制标准。如果按照该标准中防跌落、防碰撞的要求,像“人体炸弹”“蜘蛛塔”等娱乐项目的设计就不合理,但由于是推荐性标准,无法进行有效监管。
编辑:陈晓莹
来源于:中国消费者报
版权所有:广东叁叁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联系地址:广州市天河区体育西路育兰街2号102
网址:岭南消费维权网.com
咨询电话:020-82322971 投诉电话:020-82010292
投诉邮箱:2545829885@qq.com 投诉咨询QQ:2545829885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