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网站消息,近期,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组织抽检保健食品和蜂产品等2类食品222批次样品,抽样检验项目合格样品217批次,不合格样品5批次。其中保健食品141批次,不合格样品4批次。蜂产品81批次,不合格样品1批次。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个别项目不合格,其产品即判定为不合格产品。
近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官网又公布了8000余件食品保健品欺诈和虚假宣传案,引发了社会上对保健品新一轮的关注热潮。
那么,保健品真的有宣传的那种神奇功效吗?究竟该不该吃呢?
什么是保健品?
保健品,全名“保健食品”,是“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的食品。”
保健品有直接治病的功效吗?
提到保健品,我们首先联想到的是各种维生素药丸。没错,各种矿物质、维生素是保健品的一大类,国外一般称为“膳食补充剂”,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不以提供能量为目的的产品,主要作为食物营养成分摄入不足的补充。
显然,保健品的作用主要是养生保健,不是直接治疗疾病。
保健品的安全和有效性不如药品
与药品对疾病同时具有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特性不同,保健品不得涉及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功能,不能以任何宣传形式使人们产生这样的误解,保健品说明书必须标明“本品不能代替药物”。
保健品强调的是“声称”具有保健功能,然而评价保健功能如何是具有一定弹性的,跟保健品申报厂家的诚信关系很大。
为什么很多人相信保健品是“神药”
很多人宁愿高价购买保健品,一方面是相信其作为食品的安全性,另一方面是看到了其宣传的快速见效,将其奉为“神药”。
有些患者服用保健品后,感觉症状减轻了,不排除保健品大肆宣传疗效给人们的心理暗示作用。
另外,对“保健”功能的界定是一个较为模糊的概念,如同吃饭、睡觉和运动一样,虽然也具有很好的保健功能,但是却不能快速有效的体现。
于是,一些不良商家为了追求利益,在宣传保健品安全无副作用的同时,违法添加一种或者多种具有降压、降糖、降脂等效果的西药处方药,消费者使用后效果明显,很容易被“神药”所蒙蔽,不惜重金购买使用。这些添加药物的使用不当,轻则延误病情,重则危及生命!
如何科学对待保健品?
我们并不片面否定保健品本身应有的效果,但是对于市面上非正规厂家生产的某些“特效”保健品,消费者需要格外提高警惕,并拒绝购买。
保健品可以看做一日三餐之外的“小点心”,成为规律的生活、正确的锻炼和美好的心情的辅助品,在身体状态欠佳时适当调剂。
然而,生病了就应该及时就医,按照医嘱接受专业的药物治疗,这是最安全、最经济有效的方法。
他们是怎样一步步掏空老年人钱包的?惯常的骗术,有这些:
第一招 发放小礼品吸引参与。卖方首先发放一些劣质的小礼品吸引老年人到场,讲座实行每天打卡,满勤送礼,现场还参与限额竞拍,错过了机会,只能花更高的价格购买。
第二招 夸张宣传、洗脑营销。打着免费健康讲座的旗号,向老年人灌输歪曲的健康理念,虚构夸大他们的病情,诱惑老人买保健品和治疗仪器。
第三招 亲情营销。营销人员一见面就喊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哄着老人高兴,让他们最后买了保健品。
第四招 体验营销。拉着老人体验各种医疗器械,吹嘘疗效,忽悠老年人花钱。
第五招 免费体检。打着免费体检的幌子,在体检报告上做手脚,吓唬老人赶紧掏钱治病。
老年人受骗的原因除了渴望健康,另一大因素是害怕孤独。
2015年5月,国家卫计委发布《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5》称,空巢老人占老年人总数的一半,独居老人占老年人总数近10%。
老年人单纯善良,都市年轻人奔波忙碌,这样的家庭组合让一些保健品销售商抓住了商机,开始了各种温情忽悠,提着水果拜访老人,给老人倒洗脚水。不曾想,那些叫着“爸妈”,下着跪的“可爱小伙”让他们掏空了家底。
为了避免更多老年人上当受骗,为了家庭的和睦,作为子女的我们,应多和老年人沟通,多关心老年人,多给老年人普及和更新社会上最新的骗术。
编辑:A-Wing
来源于:搜狐
版权所有:广东叁叁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联系地址:广州市天河区体育西路育兰街2号102
网址:岭南消费维权网.com
咨询电话:020-82322971 投诉电话:020-82010292
投诉邮箱:2545829885@qq.com 投诉咨询QQ:2545829885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