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清明螺,鲜如鹅”,但是,螺有很多种,碰到这种螺千万不要尝试,它叫织纹螺!
近日,泉州市海洋与渔业局紧急提醒,每年4-9月是织纹螺旺汛期,同时也是织纹螺毒性最强的时候。
织纹螺体内含有麻痹性神经毒素,食用后可引起头晕、呕吐、口唇及手指麻木等中毒症状,切勿前往海边采捕、贩售、食用织纹螺,以免发生意外情况。
据介绍,织纹螺俗称海丝螺、海狮螺、麦螺或白螺,有些地方还称作割香螺、小黄螺、甲锥螺,一般生活在近海礁石附近和泥沙底。
其外形特征表现为尾部尖细,长度为1—2厘米,宽度为0.5—1厘米。另外,其壳面常具有1到3条紫褐色或红黄色螺带,表面图案看起来就像织布,螺口处呈白色。
但有些织纹螺种类体内含有麻痹性神经毒素,煮沸、盐腌、日晒等均不能将其破坏,潜伏期最短为5分钟,最长为4个小时,少量食用即可致人死亡,是名副其实的“餐桌杀手”。对食用织纹螺引起的中毒,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解毒药物。
织纹螺主要分布于浙江、福建、广东沿海。国家明令禁止任何食品生产经营单位采购、加工和销售织纹螺。为了避免中毒事件发生,建议广大市民朋友不要购买食用不懂识别的螺类产品,不小心误食织纹螺后,如发生口唇麻木等类似神经系统症状,须立即到医院就诊。
福建曾有不少织纹螺中毒案例
2015年5月,莆田一2岁男童吃织纹螺后中毒,或成植物人。
2007年5月7日,莆田荔城区长丰村,9人食用织纹螺中毒,其中5人住院。
2005年7月14日,霞浦县溪南镇,渔民陈某食用织纹螺后中毒,经抢救无效死亡。
2005年5月21日,罗源县4人因食用织纹螺发生食物中毒,其中1人死亡。
2004年6月1日,仙游县发生两起食用织纹螺中毒事件,有3人住进医院接受治疗。
建议避免食用鲜黄花菜,即便食用,每次也不宜超50克。鲜黄花菜中含有秋水仙碱,经肠道吸收后可在体内转变成有毒物质,引起食用者中毒。
秋水仙碱可溶于水,因此,如果吃鲜黄花菜,一定要先经过焯水、泡煮等过程,干黄花菜在食用前最好也要浸泡一下。
野生菌切勿轻易采食
蘑菇辨识非常困难,同科目野生菌形态相似,但微小差别处导致性质完全不同。毒蕈常与食用菌混合生长,且形态特征与食用菌差异非常微小,采摘者若盲目自信、仅凭经验识别,往往导致误食中毒。
毒蕈毒素种类多且成分复杂,一种毒蕈可含多种毒素,一种毒素也可存在于多种毒蕈中。因此,毒蕈中毒临床表现较为复杂。目前唯一安全的办法,就是绝对不要采食不认识的野生菌!
来源于:新快报
版权所有:广东叁叁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联系地址:广州市天河区体育西路育兰街2号102
网址:岭南消费维权网.com
咨询电话:020-82322971 投诉电话:020-82010292
投诉邮箱:2545829885@qq.com 投诉咨询QQ:2545829885
微信扫一扫